2024-09-30 观看381 次
这里是由会东发布推出的《跟我学讲普通话》栏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是《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的第四十四节。我是今天的领学主播何沁檬,在今天的学习中有以下词语,受本地方言影响比较容易读错,请大家特别注意,现在我带领大家先认识这些词语。
接下来的时间,就请大家一起跟我来朗读吧。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六、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
要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整合优化县乡公共服务和行政审批职责,打造“一门式办理”、“一站式服务”的综合便民服务平台。一些地方探索在村庄建立网上服务站点,实现网上办、马上办、全程帮办、少跑快办,受到农民广泛欢迎。要加快健全乡村便民服务体系。要深入推进平安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农村治安防控体系,依法严厉打击危害农村稳定、破坏农业生产和侵害农民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特别是对农村黑恶势力,要集中整治、重拳出击。农村枯井、河塘、桥梁、自建房、客运和校车等安全事故时有发生,要全面开展排查治理,提升老百姓安全感。
七、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走中国特色减贫之路。
精准脱贫是我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中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攻坚战。现在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剩下三年时间了。全面小康目标能否如期实现,关键取决于脱贫攻坚战能否打赢。没有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个底线任务不能打任何折扣,我们党向人民作出的承诺不能打任何折扣。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要端正思想认识,树立正确政绩观,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把提高脱贫质量放在首位,把激发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增强发展能力作为根本举措。
未来三年还有约三千万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但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三千万人中持证残疾人和六十五岁以上的老人就超过一千万,必须坚持精准施策。要强化产业和就业扶持,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摆脱贫困,这是可持续脱贫的根本之策。要注重培养贫困群众发展生产和务工经商的基本技能,注重激发贫困群众内生脱贫动力,改变简单给钱、给物、给牛羊的做法,多采用生产奖补、劳务补助、以工代赈等机制,不大包大揽,不包办代替,教育和引导广大群众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要有序推进易地搬迁扶贫,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下、能致富,真正融入新的生活环境。要聚焦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发力,加快织密筑牢民生保障安全网,把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弱病残等特殊贫困人口的基本生活兜起来,强化保障性扶贫。要着力补齐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基本办学条件,加强贫困地区妇幼、老人、残疾人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做好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公路、安全饮水、电网、物流、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确保实现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虽然深度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只有三百八十多万人,但脱贫难度很大,要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要制定好精准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指导意见,以深度贫困地区和特殊贫困人口为重点,加大资源整合和政策倾斜力度,精准施策,坚决攻下坚中之坚、贫中之贫。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欢迎您留言与我们互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学习服务。下期节目我们再会!
编辑|饶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