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今日会东!

跟我学讲普通话丨【学理论】《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四十一】

2024-09-26 观看456 次

这里是由会东发布推出的《跟我学讲普通话》栏目。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的内容是《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的第四十一节。我是今天的领学主播曾圆媛,在今天的学习中有以下词语,受本地方言影响比较容易读错,请大家特别注意,现在我带领大家先认识这些词语。

接下来的时间,就请大家一起跟我来朗读吧。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二〇一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三、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

人们向往田园风光、诗意山水、乡土文化、民俗风情、农家美食,追求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乡村慢生活成为一种时尚。“竹篱茅舍风光好,高楼大厦总不如”。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劳作变体验,乡村优美环境、绿水青山、良好生态成为稀缺资源,乡村的经济价值、生态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日益凸显。适应城乡居民需求新变化,休闲农业乡村旅游蓬勃兴起,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不断丰富创新,为农村创新创业开辟了新天地,为农民就业增收打开了新空间。要抓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推动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升级,把现代信息技术引人农业产加销各个环节,发展乡村休闲旅游、文化体验、养生养老、农村电商等,鼓励在乡村地区兴办环境友好型企业,实现乡村经济多元化。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不是简单的一产“接二连三”,关键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不能富了老板、丢了老乡,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乡村绿色发展之路。 

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要守住生态保护红线,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让良好生态成为乡村振兴的支撑点。 

在我们这代人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农村呈现的是河里游泳、溪里捉鱼、池塘洗菜的景象。才过去几十年,现在一些农村变成什么样了,大家心里都有数。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行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再现山清水秀、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美丽画卷。 

现在,不顾资源环境的事还不少,围湖造田、围海造地、过度养殖、过度捕捞、过度放牧等现象还大量存在,种地还是大肥大药,一些缺水地区还在搞大水漫灌,秸秆、粪便、农膜还没有得到有效治理和利用。那种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决不能再延续下去了!正所谓“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我们必须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把该减的减下来、该退的退出来、该治理的治理到位。农村生态环境好了,土地上就会长出金元宝,生态就会变成摇钱树,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就可以成为聚宝盆,生态农业、养生养老、森林康养、乡村旅游就会红火起来。像浙江安吉等地,美丽经济已成为靓丽的名片,同欧洲的乡村相比毫不逊色。 

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是一场深刻革命。古人都知道,“天之所覆者虽无所不至,而地之所容者则有限焉”。要健全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政策支持体系,建立绿色低碳循环的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构建科学适度有序的农业空间布局体系,切实改变农业过度依赖资源消耗的发展模式。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实现投入品减量化、生产清洁化、废弃物资源化、产业模式生态化。要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复,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对东北黑土地实行战略性保护,扩大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治理范围,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区实施全面禁捕,加大近海滩涂养殖污染治理力度,分类有序退出超垦超载的边际产能。

今天的学习就到这里,欢迎您留言与我们互动,我们将竭诚为您提供学习服务。下期节目我们再会!

编辑|饶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