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今日会东!

美丽会东·荐读|致胡杨

2024-09-24 观看516 次


作者:蒋元顺

朗读者:曹娟

图片来源:包图网

音乐来源:包图网

胡杨又名胡桐,属于杨柳科落叶乔木,树高在15~30米之间,能从根部萌生幼苗,长出新树干来。胡杨特别能够耐荒漠中干旱环境,对盐碱有极强的适应力。胡杨的根可以扎到地下10米深处吸收水分,其细胞还有特殊的功能,不受碱水的伤害。胡杨系古地中海成分,是第三世纪残余的古老树种,在6000多万年前就在地球上生存。在第四纪早、中期,胡杨逐渐演变成荒漠河岸林最主要的建群种。其主要分布在新疆南部、柴达木盆地西部、河西走廊等地。而世界上的胡杨绝大部分生长在中国,而中国90%以上的胡杨又生长在新疆的塔里木河流域。世界最古老、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最原始的胡杨林保护区则在新殭地区的轮台县境内。

早就听说新疆的大地上,生长的树木胡杨,据说千年不倒,千年不枯,千年不腐,心里就一直怀揣敬畏的心,本想去旅游,去参拜一下这完美生命力的树木,无奈退休之后,就开始晕车晕飞机这切实困难,让我少有出门,即使有颁奖会邀请也少有参加。好友周老师的妻子,参加旅行社的西北旅游,我就再三给周老师说:嫂子去旅游,如果不破坏树木,不违反景区规定,旅途方便,请一定帮我找几小段胡杨木,赠送我,好好会面一下这心中的崇拜物。

二十多天后,周老师打电话约我闲谈,到建昌古城喝茶,然后他做东请我去“饭江湖”吃我们最喜欢吃的粉蒸肉、回锅肉、蚂蚁上树。饭毕散步到体育场散步,周老师从手提包里拿出两节仅有六七寸长的小木棍说:“千里之遥的客人,我给你请来了,你看这就是传说中的胡杨”。

我接过,时以傍晚,老花眼,看不甚清楚,但心里有一些失落,看起来,胡杨并没有钢筋铁骨般的身子。

散步回家,将两胡杨木放在书架上,灯光下看起来,也不甚出众,与一般的树木没有多大差别,这是干透了的几节树枝,和我所想象的胡杨木差别甚远,便不以为然,心想不过是生命基因,让它有着旺盛持久生命力罢了。

第二日清晨,吃了早饭后早上锻炼回家,女儿帮我买的放大镜,刚好快递到。机缘巧合,我又想起了远道而来我家的胡杨木。

到书房书架上拿起胡杨,在放大镜下看:颜色与一般树木差不多,色淡、手中拈量、也不重,突然我手被扎了一下,看下去似手已经将腐的那段胡杨,我用手指抠,居然丝闻不动,我索性用水果刀试着撬,竟然没撬下来,竟然没撬下来,我感叹了:人们常说朽木不可雕矣!没想到这胡杨,看似已腐的树枝,竟然向象坚硬石头一般。

我在心里向胡杨致敬:这可谓万物不可貌像,不能仅看表面,就下结论。我拿起另一段胡杨,从树的表面不整齐的小裂缝用小刀撬,如撬钢铁一般丝毫没有掉下点木宵。我终于肃然起敬:真是三千年的生命奇迹。

我在仔细在放大镜下打量这段胡杨木,就是香火棍的小树枝,也不易折断,是比一般树木更有韧性。

在放大镜下,看到沧桑的树段,我突然脑海里想起两张我怀念的面容:他们白发,脸上绉纹、缺了门牙,那就是我过世己五年和三年的父母。

父母饱经风霜的面容和他经历生活磨砺的人生,真象这胡杨木一般。

突然我心里明白了,在西北的干旱、风沙缺水的环境下,胡杨树能屹立三千年的生命力传奇,是因为它的品质,试想:细皮嫩肉,怎可能传承生命的奇迹?

就说我父母生养了我们兄妹七个,上个世纪农村生活艰苦缺粮、高寒地区、风沙大收入可怜,在这样条件下生存,努力丰衣足食,肯定比常人苍老的快,但是生命的韧性肯定比一般人强。

想起父母我有些老泪纵横,看到几段胡杨木,我想起了父母,回忆起了人生曾经的坎坷与艰辛,岁月峥嵘难忘。

我对妻子说:书架上这几节胡杨木,谁也不准动,即使清洁过后,也要放到原位置,我要把几段胡杨木,放在父母的照片旁边,以表示他对他像对父母一般的敬意。在这样的心情下,每次端详胡杨木,我就有亲切、慈爱、崇敬的感受,看胡杨木,就有看过世父母照片一般的心灵交流,温馨幸福,欣赏生命的年轮,感慨岁月沧桑。


编辑|饶芮


投稿邮箱:huidongfabu@qq.com

qq群:604712779

朗读志愿者报名热线:0834-5423669

网站地图